新华网北京5月20日电(记者 赖臻) 人均1000立方米——这是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。然而,在中国的首都北京,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0立方米,紧缺程度已逼近极限。随着气温的升高、夏季的到来,用水难的问题在这个有着1900多万人口的特大城市正变得越发突出。
通州——距北京著名CBD不过20多公里的地方,在夏季用水高峰时段,这里的很多住户家里的水流会变得像筷子一般细。对住在这个区的居民蒲明泽来讲,在夜里十一二点洗个囫囵澡,也成了家常便饭。
因为只有那时,他家的热水器才能痛快出水。对此,有关部门的答复通常为“供水量不足,导致水压减小,他们也无能为力”。在用水紧张情况最严重的通州西北部,这里的居民甚至将自己居住的地方比喻成“上甘岭”——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抗美援朝时的一场著名战役,在这场艰苦与惨烈的战役中,中国军人极度缺水。近日,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的一则消息让象蒲明泽一样“为水所困”的北京人充满了期待。
这则消息称:今年北京将投资30亿元,用于水厂和城市供水管网的新建和改造,预计今夏市区最高日供水量将达到297万立方米,迫近城市供水能力临界点,刷新百年供水史上的最高纪录。和国际标准相比,中国整体而言也是缺水国度——人均水资源量仅为500立方米。据中科院院士、中国水科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分析,在中国所有缺水的大城市中,北京排名“垫底”的原因也是多重的。
.blkComment p a:link{text-decoration:none}.blkComment p a:hover{text-decoration:underline}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 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41)。
本文来源:华体会hth最新登录地址-www.imgits.com